亚盈体育官网

您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
亚盈体育官网

文明之花遍乡野 新风正气润景泰

来源:亚盈体育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1:26:38

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,是涵养农村群众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景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新时

13770980298 在线咨询

产品中心 / INTRODUCTION

  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,是涵养农村群众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景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文化思想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,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,统筹推进移风易俗、文化传承、道德建设、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,走出了一条具有景泰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。从陈槽村的“厚养薄葬”新风到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阵地,从非遗技艺的活化传承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,景泰县以实打实的举措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落地生根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

  结合县情实际,制定印发《景泰县推进移风易俗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《2024年景泰县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方案》,进一步遏制农村婚丧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,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勤俭节约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督促指导全县151个村(社区)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把高额彩礼、拒绝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管理范畴并细化完善,使之与推进移风易俗、培育文明乡风的乡村实际更加契合,实现婚丧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。同时,进一步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村民议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,广泛吸纳老教师、老干部、老乡贤等“五老”人士热情参加,采取以德化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的方式,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共育文明乡风。依托“巾帼家美积分超市”,以“积分制”管理为手段,通过“加减分”量化文明风尚、“月评分”建立道德台账、“分换物”深化道德激励工作模式,搭建起了村民德治平台,让崇德向善慢慢的变成为村民的自觉。

  2024年5月,草窝滩镇陈槽村村民张太霞的公公去世,她主动申请按新规治丧,7天丧期压缩为3天,取消高档灵棚、哭丧队、乐队,增设“追思会”环节,以亲朋好友轮流讲述老人善举替代烧纸钱、哭丧的旧俗,这成为了陈槽村“丧事简办”的首个实践样本。张太霞的举动不仅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赞誉,更带动了全村移风易俗的热潮,此后村里3起丧事均采用简办模式,累计节省开支超过5万元。陈槽村的成功实践为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目前全县已有10余个村借鉴其做法,形成了“一村带一片、多村促全县”的良好局面。

 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、道德讲堂、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,多形式组织并且开展“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”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360余场次。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、宣传栏、文化墙(廊)、宣传横幅、宣传折页、乡村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对《民法典》《婚姻法》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等法律和法规进行重点宣传,多形式、全方位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,倡导文明新风尚。截至目前,共面向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制作下发“移风易俗”宣传册、宣传折页4万余份,画报2万余份,大力传播文明理念,培育文明新风。

  景泰县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建设,按照“有场所、有队伍、有活动、有项目、有机制”的要求,整合文化服务阵地资源,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、乡镇实践所11个、村(社区)实践站151个,构建起“中心统筹、所站联动、全域覆盖”的实践阵地网络。各实践阵地结合地域特色打造特色功能区,如喜泉镇实践所设立“农耕文化体验区”,寺滩乡实践站打造“红色教育课堂”,让实践阵地成为群众“家门口的精神乐园”。同时,搭建线上文明实践平台,依托县融媒体中心APP 开设 “文明实践云服务” 板块,提供活动预约、志愿报名、需求对接等功能,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。

  通过“群众点单、中心派单、志愿者接单、群众评单”的服务模式,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开展多样化文明实践活动。聚焦“一老一小”等特殊群体,组织志愿者开展 “爱心助老”“课后托管”等志愿服务,累计为独居老人提供助餐、助医、助洁等服务 8000 余人次,为留守儿童开设“四点半课堂”,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。在“我们的节日”等重要时间节点,组织并且开展“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过佳节”主题活动,春节送福字春联、端午包粽子、中秋话团圆,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此外,结合乡村振兴、文明交通、文明旅游、环境整改治理等工作,组织并且开展“文明劝导”“科技助农”等主题活动,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养殖培训300余场次,指导农民解决生产难题。

  景泰县坚持以“一乡镇一品牌、一村(社区)一特色”为导向,着力发掘地方特色,突出特色差异,探索“文明实践+”志愿服务“景泰模式”。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库,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实施的项目活动、体制机制中筛选了一批工作成效显著、社会反响良好、可复制可推广、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。截至目前,共储备“情暖老人心·欢度夕阳红”“德润芦阳·服务有我”“老少同乐会 ·携手共幸福”“幸福院里奏响最强音”等11个县级品牌项目。同时,各志愿服务队创建“健康地摊”“非遗传承”“快板线多个品牌项目深入人心,使志愿服务和居民需求实现无缝对接。截至目前,全县组织并且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.5万余场次,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。

  聚焦优秀文化传承保护,以实际行动守护地域文化瑰宝。在文化创作上,紧扣地域特色,把质量作为文艺作品核心,稳步推进《景泰文化》杂志创作,完成秦腔剧《铁血忠魂岳钟琪》作曲,用精品力作传承地域文化基因。在非遗保护方面,积极地推进13个市级非遗项目、20个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,深化实施省级非遗树皮笔画保护项目。通过系列举措,让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活力,为乡村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  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为目标,组织开展“金蛇迎春·幸福景泰”春节联欢晚会、“2025年景泰县少儿春节联欢晚会”“社火闹新春·欢乐景泰年”“金蛇贺岁·戏曲迎春”春节戏曲演出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春节文化系列主题活动21场次,服务观众5万余人次。圆满举办全国春节“村晚”(芦阳村晚)示范展示活动,深度挖掘并充分展现了全县原汁原味的乡风、乡俗、乡情、乡韵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活力。组织开展“我们的中国梦—文化进万家”“送戏曲下乡”等惠民活动39场次,开展“戏曲表演”“非遗进校园”等群众性活动120余场次,完成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99场次,切实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  深入挖掘县域文化旅游资源,做好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储备,研究起草《景泰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》,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,加快推进永泰古城世行二期项目建设、体育场改造工程等文旅项目;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力度,做好文化旅游推介,邀请省内外100多家旅行社举办“奇观石林·共赢未来”2025年黄河石林大景区文旅推介会及踩线活动,并与多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,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,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,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发展乡村研学旅游,打造农耕文化研学基地3个,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50余批次,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。

 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各方面,通过打造文化墙、设置宣传牌、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,让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、深入人心。开展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主题宣讲活动,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宣讲500余场次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。同时,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、家风家训,组织开展“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扬家风”活动,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 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先进典型培树工作,聚焦事迹突出、群众认可、时代特征鲜明、示范引领性强的先进典型选树目标,常态化开展“中国好人”“道德模范”“陇原骄子”“文明家庭”“好公婆、好媳妇”等先进典型培树活动,形成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典型矩阵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涌现各级各类先进典型79个。其中,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、甘肃省道德模范1人、“感动甘肃·陇人骄子”1人、“甘肃好人”18人、白银市道德模范(含提名奖)19人、景泰县道德模范39人,先进典型示范效应持续彰显。

  充分整合各类宣传资源,构建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多维度的先进典型宣传格局,让先进典型成为“善行之歌”的引领者。在“掌上景泰”APP、“景泰融媒”微信公众号等主流新媒体平台,开设“榜样的力量”专题专栏,精心策划文字稿件、制作音视频作品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深层次报道先进典型事迹,扩大宣传覆盖面,引导群众随时随地学习榜样精神。在城乡主要街道、文化广场、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,综合运用广播、户外大屏、宣传横幅等载体,常态化展播先进典型事迹,立体呈现先进典型风采。

  开展“文明健康生活方式”主题宣传活动,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,向群众普及卫生健康知识,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、勤通风、垃圾分类等良好习惯。同时,组建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,对公共场所吸烟、乱扔垃圾、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,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3000余次。开展“文明卫生户”“美丽庭院”等评选活动,评选出“美丽庭院”260户,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群众改善生活环境。

 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,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、生活污水治理、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。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150个,配备垃圾清运车辆200余辆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;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座,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。开展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专项行动,清理农村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2万余吨,拆除破旧危房、残垣断壁1200余处。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,新增村庄绿化面积500亩,打造美丽宜居村庄30个,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。

  将人居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建设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,建立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明确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责任义务。开展“乡风文明+环境整治”主题活动,组织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,让群众在参与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增强文明意识。如今的景泰乡村,道路整洁通畅,庭院干净美观,群众文明素养显著提升,一幅“村美、人和、风正”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  风劲潮涌千帆竞,砥砺奋进谱新篇。景泰县将继续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持续深化移风易俗,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,传承发展优秀民间传统文化,强化思想道德引领,推动人居环境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,不断的提高乡风文明建设水平,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景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